为了减少污泥处置量节约两毛钱,厂长拼啦!
发布时间:2021-07-26 点击次数:1847
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虫卵、病原微生物、合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一般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系统中运行复杂、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一部分。其处置费用约占污水厂运行费用的60%,甚至更多。目前,随着国家城镇化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泥产量也随之急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水厂运行费用,同时也限制了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
常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是先通过浓缩脱水处理,再经过焚烧、卫生填埋和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其进行最终处置。但传统处置方式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过高,导致污水处理厂难堪重负。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遇到选址困难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找有效的办法减少污泥产量,是必须的,也是急迫的。
污泥减少速率与有活力的细胞数量成正比。因此,促进细菌死亡和分解、提高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都有利于污泥产量的减少。
1、臭氧接触,改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事污水处理的朋友估计都曾利用改变水温、pH、外加氧化剂的方法使处理系统的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达到减少污泥量的目的。当然,通过污泥与臭氧接触来促使细胞溶解,也能达到了类似的效果。臭氧是极活泼的氧化剂,溶于水后的臭氧氧化能力更强,臭氧对水中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氧化作用,两种反应同时进行。在臭氧化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首先受损而导致细胞新陈代谢受阻,臭氧进而穿透细胞膜,影响细胞通透性,最终细胞溶解、死亡。
2、强化污泥在反应池内的停留:
相关实验表明,在人工合成污水中加入铁磁粉,并借助磁力强制沉淀。此后运行的30天内,污泥浓度维持恒定,同时没有剩余污泥产生。但在大规模污水处理中,使用铁磁引力辅助沉淀显然不符合实际。采用渐多的SBR工艺中的静止沉淀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强化污泥在池中的停留,主要措施是增加污泥浓度MLSS及停留时间。这是目前工程设计上常采用的方法,大大减少污泥产量,并促进污泥中有机污染物被充分降解达到部分稳定(也常常被称为延时曝气)。
3、原后生动物捕食代谢:
额外的代谢还可以通过高级微生物的捕食来完成,这些高级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如果把污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那么原后生动物则处在这个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顶端(吞噬细菌等微小生物)。当能量从食物链底端进行传递,生态系统食物链就越长,损失的能量也就越大,进而促进污泥产生量减少。因此,通过这个原理就可以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
4、污泥消化:
污泥消化其原理主要依靠好氧或厌氧消化的内源代谢作用。内源代谢主要是指当外部可利用的基质消耗殆尽时,一部分细胞出现死亡和溶解,其细胞内存储的有机物被活细胞利用来维持生命的现象。
5、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工艺):
OSA工艺应用成本较低,工艺简单,耗能低,无二次污染,适合大型生产。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是在常规活性污泥(CAS)工艺的污泥回流过程中设置一段厌氧处理设施。使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合成的ATP在底物匮乏的厌氧环境下只能优先用于生命维持,几乎没有多余能量用于生物生长。
2、沉淀性能: